药物被摄入人体内、代谢生成活性形式、作用于相应靶点和发挥药效等过程都受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这些药物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影响,从而导致药物反应性(包括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个体差异。
基因宝的用药风险提示板块旨在帮助用户了解自身基因型对于药物反应的影响,辅助用户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选择主要以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为基础,结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公布的《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以及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联盟(CPIC)、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机构推出的一系列精准药物治疗相关指南。具体的标准如下:
PharmGKB 数据库中的信息来自不同的人群,而不仅仅是中国人群。从人类遗传特性来说,某种基因的差异在不同人群中分布频率不同,不能统一而论。所以,在位点选择上需要重点关注在中国人中较为常见且频率较高的 SNP,具体标准如下:
具体内容详见实验流程白皮书。
为了确保检测平台的精确性,因此需要选择不同实验员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批次的芯片对同一样本进行重复实验,以此确保实验的精确性。
首先对 100 个标准品进行 Sanger 测序,然后分别选择 3 组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选择不同批次的芯片进行 3 次基因分型实验,并将基因分型的结果与 Sanger 测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基因芯片最低的精确性为 99.4%,最高达到 99.9%,平均精确性 > 99.6%,能够确保检测平台的精确性,满足用药风险提示板块检测的需求。
同一样本的 DNA 序列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实验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因此需要验证误差是否会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基因宝选取 100 个标准品首先进行 Sanger 测序,然后将 Sanger 测序结果与芯片测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anger 测序结果与基因宝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率 > 99.7%。
注意:生物实验由于要求很高,因此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根据目前统计结果,实验失败率< 1%,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因于样本质量不合格。
由于目前科学研究水平等诸多原因,用药风险提示也有其局限性: